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白银市纪委监委派驻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将种业振兴监督作为政治监督重点,紧盯政策落实、项目推进、市场监管等关键领域靶向发力,以有力监督护航种业高质量发展。
紧盯政策落实 确保精准滴灌
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部署,该派驻纪检监察组对种业发展政策法律扶持措施和制种大县奖励、种企税收优惠等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督导调研。通过与市种子站相关科室座谈、实地走访农垦、五谷、禾丰源等制种企业科研基地等方式,直面问题寻求破局重生之路,助力提质增效、巩固制种基地优势地位。针对基层政策解读盲点,结合“春风行动”“3·15”等关键节点,充分运用“报、网、端、微”等全媒体矩阵,举办种子“田间政策课堂”3场,覆盖制种农户、企业2600余家,确保惠企利民政策红利直达末梢、精准滴灌。
跟进项目护航 疏通堵点淤点
聚焦沿黄现代农业发展高地,围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在杂交玉米、马铃薯脱毒种薯、蔬菜花卉等优质育制种基地建设项目中嵌入监督模块,强化“4+4+N”农业产业布局生态区域内春小麦、玉米等国家级、省级品种区域试验管理,建立“三区”科技服务项目“立项—实施—验收”全周期监管台账,保障品种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针对2023年九届市委第四轮巡察反馈“种子质量检验体系不健全”软硬件建设短板,推动配齐检测设备,加强玉米制种、马铃薯种薯等质量抽检,构建市县两级联动的质量监测网络,跟进监督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全面提升种业监管能力。
联动专项整治 净化市场环境
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护春耕、促增收”农资打假、“一业一查”及种苗市场专项检查等“种业监管执法年”行动,对种子经营门店、企业、种苗生产经营主体实行“拉网式”排查。针对电商平台新型售假问题,督促强化网络监管与线下溯源衔接,通过核发23家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完成342家经营主体备案登记,构建“源头可溯、去向可查”的全程追溯体系。公布白银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案件线索投诉举报和执法监督电话,发布侵害植物新品种权、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典型案例,实施侵权“黑名单”公示,严厉打击侵犯品种权生产经营行为,切实保障品种权人合法权益,激发育种创新活力。
“监督既要守住底线,更要激发动能。”该派驻纪检监察组介绍,通过督促实施种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和育繁推进一体化企业培育,新增农业行业首席专家1人、市级科技特派员3人,甘肃农垦良种有限公司成功获得全国育繁推一体化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已有20项优良品种科研成果实现大面积推广,2024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面积达12.54万亩,同比增长14.8%。如今,在精准监督护航下,粒粒良种正蓄积丰收动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筑牢根基。
来源:市纪委监委派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