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会宁县抢抓墒情较好的有利时机,积极有序推进春耕生产,在广袤的会师大地上,正在奏响一曲曲激扬奋进的春耕之歌。
建良田,沃野丰收筑耕基
人勤地不懒,春耕促丰产。在会宁县河畔镇任半岔高标准农田现场,翻耕机拉着犁盘来回穿梭在田间,在操作员的作业下,伴随着农机翻耕的轰鸣声,成行的泥土被翻出地面,“沉睡”一冬的农田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河畔镇任王家村村民赵福权说,高标准农田对机械化耕作是很好的,全程机械化种粮水平不断提升,种粮收益进一步增加,种粮大户、农民的种粮热情也得到激发。同时,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就近务工增加收入,确实是一个惠民工程。
起伏的坡地变成平地,沉睡的土地资源被激活。从曾经的低产田到如今的高产田,土地生金,黄土扮绿,沃野上迸发出勃勃生机,让农民不但有了“聚宝盆”,也让好地产出更多好粮。
截至目前,会宁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2万亩,整治撂荒地19.1万亩。粮食稳产丰收得到有力保障。在广袤的会师大地上,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近年来,会宁县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块块撂荒地变“淘金田”,坡耕地变“高产田”,让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基础得到了全面夯实,也让粮食安全得到极大保障,逐步走出了一条从存量中挖增量、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发展的新路子。
储备足,农资充盈拓新路
春耕备耕,农资先行。农资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直接关系着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近日,记者来到会宁县农丰源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看到仓储区和销售区一派忙碌。农资仓库内,工人们正在装卸各类种子、化肥、农药、尿素等农资产品;销售门店内,购买农资的农户络绎不绝,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向农户详细介绍种子的同时,还耐心细致地讲解种植管理技术。
前来购买化肥的村民告诉记者,今年墒情好,加之最近几年保护性耕作提高了土壤肥力,今年的耕种他心中早已有了盘算。
农时不等人,春耕正当时。为稳妥推动农资保供稳价工作,确保春耕物资及时送达,会宁县科学调度、周密部署,全力做好农资调运储备供应等工作,农资产品价稳货足,农资货源供应充足,农资企业运行平稳,农资总体需求量与上年相比持平。
2025年,全县计划完成农作物种植面积354万亩,储备良种14.84万吨、化肥6万吨、农膜1.6万吨,并通过供销社网络实现农资无接触配送。
农机强, 铁牛奋蹄好风光
农机适配,种粮省力。
没有农机装备现代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近年来,会宁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引进现代化农机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技术装备支撑。
在会宁县大沟健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院内,锤子敲一敲、扳手紧一紧的“交响曲”声声入耳。农机手们正认真地检修各类农业机械,对农机具检修、保养、调试、拆换零部件、添加机油的画面鲜活灵动。
近年来,会宁县积极采取政策扶持、项目优先等措施,高起点高标准推进会宁县“一乡一农机合作社”建设和农机装备提升行动,创新农机服务,通过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农业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大力发展全县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截至目前,全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5.55%,农机总动力达72万千瓦,土地耕种效率大幅提高,现代化农机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技术装备支撑。
踏着春日的脚步,乘着渐暖的东风,勤劳质朴的会师儿女用艰辛和汗水不辍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用心期待着未来的收成和希望!
来源:白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