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面对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严守耕地红线,保障耕地数量与质量,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白银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耕地保护政策,推动耕地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严格耕地用途管控
严格执行耕地用途管控各项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努力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转化为守护耕地的生动实践。一方面,深入开展“大棚房”问题排查整治。按照“一乡一册、一村一档”标准,构建设施农业全周期动态管理台账体系,实现设施农业主体信息精准到户、到棚,确保底数清、情况明,目前未发现反弹和新增“大棚房”问题。另一方面,扎实开展撂荒地排查整治。坚持把撂荒地整治作为防止耕地“非粮化”和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重要措施,按照“宜耕全耕、不漏一户、不漏一块”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力有效推进撂荒地整治工作。2024年,全市共摸排具备复耕复种条件的撂荒地2.32万亩,已全部完成整治。
二是强化耕地质量提升
通过盐碱地治理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耕地地力提升,向着打造更多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目标稳步迈进,进一步夯实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一方面,持续开展盐碱地治理。全市盐碱耕地面积53.18万亩,采取“以水定地、治地先行,科技支撑、地种互促,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治理模式,目前已有17.6万亩盐碱耕地得到了初步治理。2024年,景泰县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和省级盐碱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县,省级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已经通过省级验收,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工程进度已达到95%,资金支付率69.28%。另一方面,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2011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67.41万亩,占673.1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的39.73%。2024年,省上下达我市高标准建设任务18.34万亩,批复实施18.76万亩,已建成17.46万亩,完成18.76万亩任务的93.07%。2025年,全市力争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0.63万亩,其中高效节水项目16.94万亩,占比55.3%。
三是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不仅守护了耕地生态环境,更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有力支撑,让耕地在绿色发展中焕发勃勃生机。一方面,统筹开展病虫害防治。推广“统防统治”“化学除草”等绿色防控技术,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元化手段,示范带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达538万亩以上,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56%以上,小麦、玉米、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48%以上。另一方面,着力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重点治理种植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2024年,全市废旧农膜回收率85.59%,尾菜处理利用率55.1%,秸秆综合利用率89.51%,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7.01%,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97%,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会宁县、靖远县整县推进实施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
来源:市委农办秘书科、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基建管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