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是动物疫病的高发期,也是动物疫病防控的关键期。白银市精心安排部署,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确保冬春季重大动物疫病形势总体平稳。
一是加强疫情监测排查。坚持日常监测与紧急监测相结合,充分发挥乡镇兽医人员、村级防疫员和乡村兽医的作用,以规模养殖场、活畜禽交易市场、屠宰场等区域为重点,增加监测频次,扩大监测范围,加大监测力度,科学研判和预警疫情形势。对新增补栏的、漏免的和免疫抗体不合格的畜禽及时开展补针补免工作,确保应免尽免,构筑有效免疫屏障,坚决避免因免疫不到位而引发重大动物疫情。
二是严格动物检疫监管。严格执行农业农村部关于动物调运监管的各项规定,进一步强化动物产地和屠宰检疫工作,加强活畜禽跨省区调运监管,严格落实活畜禽调运落地报告和隔离观察制度,督促养殖场户等落实检疫申报主体责任,有效防止疫情跨区域传播。
三是全面做好消毒灭源。以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屠宰场、活畜禽交易市场等区域为重点,指导业主科学选择消毒药品、清洗消毒的范围、力度和频次,组织开展常态化的清洗消毒,全面净化环境,提高生物安全水平。
四是持续做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紧盯养殖、屠宰、调运等关键环节,有效落实监测、洗消、无害化处理、检疫和调运监管等全链条综合措施,严防疫情反弹。认真宣传落实《养殖场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防控技术指南》,指导养殖场户精准防控,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外购种猪、仔猪非洲猪瘟检测,严格规范报告和处置非洲猪瘟。指导生猪屠宰场严格落实屠宰环节派驻官方兽医和非洲猪瘟自检“两项制度”,按照农业农部第821号公告要求,加强生猪屠宰场和生猪运输车辆消毒环境样品非洲猪瘟病原学检测评价,确保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五是强化技术指导和宣传。充分利用集中培训、发放资料以及新媒体、信息推送等多种途径,重点解读高致病性禽流感、非洲猪瘟、布鲁氏菌病等防控知识,指导从业人员增强防范意识,加强生物安全管理,落实防控措施。引导公众消费经检疫合格的畜禽产品,不食用未经检疫和消毒加工的乳品,降低公共卫生风险。
六是积极做好应急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强化应急物资储备,认真落实动物防疫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及时采购补充应急物资、做到有备无患。严格落实节假日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人员在岗、信息通畅。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要严格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和有关法规、预案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快速果断精准处置,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七是统筹抓好其他动物疫病防控。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着力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当前正值候鸟迁徙高峰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禽类疫病跨区域传播风险高,要加大对候鸟栖息地、家禽养殖密集区等重点区域的采样监测力度,指导养殖场户落实针对性防控措施。持续抓好牛羊布病防控,深入实施布病防控五年行动方案,加大监测排查力度,及早发现和剔除阳性个体,降低布病传播风险。切实加强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行性腹泻等二类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以种畜场、奶畜场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持续推进无疫小区和净化场创建。
八是加强舆情管控。持续宣传培训,引导养殖场户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通过正规渠道了解动物疫病动态和防治措施,自觉抵制各类网络谣言和不实信息,理性对待未经证实、指向不明的信息内容,不盲从、不传播,共同营造健康稳定的畜牧业产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