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县阜春家庭农场成立于2014年,主要由卢富春及其妻子经营管理,农场位于景泰县响水村下车木峡,紧临黄河,距离县城20公里。自成立以来,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当地优沃的土壤条件,利用自有耕地200亩和流转周边农户撂荒耕地100亩,发展红枣种植和肉羊等特色养殖业,经过8年的发展,产业链已覆盖种植、养殖、加工储藏及销售等多个领域,年产值80余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50余户。
一、依托区位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依托当地耕地面积地势平坦,适合大面积规模种植的地域优势和紧邻黄河,水资源便利的区位优势,在镇政府和县农业农村局大力扶持下,通过自有土地200亩和流转周边农户100多亩撂荒地,立足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以红枣产业为主的林果业。目前农场种植骏枣120亩,新建红枣烘干室一座,100吨冷库一座,农业机械等其他设施配套齐全。
二、联合抱团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景泰沿河一带种植红枣历史悠久,宋代就有大面积种植记载,2018年以前,当地红枣价格相对稳定,效益好,已经发展成为五佛、芦阳沿河一带农户收入来源的支柱产业。2018年后,受市场需求变化,当地红枣价格持续走低,出现了价低挖树的乱像。农场主卢富春主动求变,联合当地军邦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成立产业化联合体。经多方考察,品种适种,选择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枣品种进行改良,并开展红枣产品加工、品牌打造等,2022年联合社种植枣树面积达500亩,年产值300多万元。注册“佛枣”品牌,加工产品包括蜜枣、枣夹核、酒枣等多个种类,销售全国各大超市。同时,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在枣树下种植苜蓿等饲草作物,养殖羊、鸡,解决产业单一化发展难题。
三、建立健全机制,实现共同富裕。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完善“联合体+农场+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领当地群众致力于做大做强红枣产业。目前通过农场带动当地改良种植骏枣面积达5000亩,年产值超1500万元。同时吸纳当地农户到农场务工,常年用工50人以上,通过带动务工,农户年增加收入6000元以上。
四、扛牢政治责任,彰显家国情怀。全县大豆复合种植任务下达后,农场主卢富春主动对接县农技中心,希望承担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任务。2022年在县农技中心的技术指导下,农场种植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面积150亩,为了尽快找到适宜当地种植模式、品种以及管理规程,卢富春从播种、除草、施肥、收割全程躬身参与。最终示范点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长势喜人,被县上推荐参加全国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擂台赛,为下一步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积累了经验。
五、积极参加学习,提升能力水平。为全面了解国家最新政策,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闲时节,农场经营管理人员积极主动报名参加省市县各类培训会议,2022年报名参加了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培训班,被推荐参加了全省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现场会、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新型经营主体“头雁培育”计划以及全省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暨家庭农场培育发展现场推进会。通过培训掌握了政策、提高了技能、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本领,为农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