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来,景泰县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任务,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农村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人才“留、引、育、用”上下功夫,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始终坚持效果导向,在“留得住”上下功夫。充分激发农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创新活力,为高水平人才团队建设、重点技术研发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撑。职称评聘方面:去年以来共推荐申报正高级职称2名,农民高级农艺师职称1名,初级职称8名,内部岗位晋升及岗位认定37人。农业农村系统现有专业技术135人(其中:正高级4人,副高级34人,中级63人,初级34人);全县有农村实用人才2116人(其中:生产型944人、经营型688人、技能服务型384人、社会服务型100人)。企业培育方面:充分发挥规模以上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实施农业经营主体外引内培、规范提升和品牌创建行动。申报景泰牧原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甘肃新宏翔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4家。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4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7家、市级3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33家,入社社员35795人,带动非成员农户32150户,规范运行家庭农场591家。
二、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在“引对人”上下功夫。聚焦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等农业创新服务平台,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先进企业开展合作,引进创新创业团队。人才引进方面:针对作物栽培等农业专业领域人才紧缺的问题,引进农业专业人才2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名)。技术引进方面:成立由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等技术人员组成景泰县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技术服务团队,指导112家养殖企业配套安装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装备、3家建设畜禽养殖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全县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了100%。校企合作方面:与华侨大学化工学院、景泰县响水生态农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署《文冠果废弃物制备多孔碳材料及其在吸波中的应用研究》校地企项目合作协议,长期开展文冠果壳废弃物制备多孔碳材料及其在吸波中的应用研究相关事宜。挂职交流方面:遴选1名同志赴省农业农村厅跟班学习,8名同志赴天津市西青区学习交流,同时,西青区择优选派7名同志到我局学习交流,通过交流学习给我县农业农村快速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理念,带来了新技术。
三、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在“用得上”上下功夫。结合农业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农业农村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优势,整合人才资源,加强农业种养殖等特色产业技术指导,带动农民发展生产稳定增收。依托13个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专家组,开展一线技术推广服务活动20余次,培训各类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才400人次。落实驻村帮扶制度,选派18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驻点基层技术帮扶工作,壮大乡村科技人才队伍。吸聚本土人才,坚持以岗聚才,选聘动物防疫员164人,人均每年配套补助资金5000元,每年开展动物疫病防控专题培训2期。
四、始终坚持发展导向,在“育得好”上下功夫。强化培训效果,坚持以帮助学员开阔视野、学习政策、拓展思路、提升能力为目标,以公共课、专题课和特色课为主体,全面推行“理论教学+互动交流+现场观摩”的乡村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人才培养实效。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600人、遴选12人参加省级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遴选打造家庭农场示范点21个、选派培育四级示范社带头人319名。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选派62人参加农业生产和经营等各类省市级培训;邀请省市相关农业专家,利用钉钉、腾讯视频等媒体,针对农业经营实用和种养殖技术等开办线上培训10余次,培训乡村人才2000余人次;举办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各类线下培训班16期,培训农民0.12(万人次)。实施“一年一村一创客”培育计划,推荐3人参加甘肃省“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达人比赛,8人参加白银市“百名优秀农民实用人才”典型事迹征集活动。
来源:景泰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