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牢底线保稳定 夯实基础促振兴

发布时间:2022-11-21 09:31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白银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国之大者”,坚决扛起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通过严格耕地保护、加大资金支持、实施项目建设、强化科技服务等措施,全面推动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的生产,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全市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0.55万亩,同比增长1.02%,其中种植小麦72.93万亩、玉米179.33万亩、马铃薯104.7万亩;扩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8.15万亩。粮食产量预计可达100.1万吨,同比增长3.46%。

一、强化责任担当,推进生产任务落实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抓好粮食生产的根本遵循,坚决扛起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把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作为粮食生产最根本的任务紧紧抓在手中,制定了《2022年全市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签订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下达粮食生产任务,逐级建立粮食生产台账,把任务分解到品种和县区,把面积和关键技术落实到乡村、到田间地块,对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播种情况进行两日一调度。市委市政府组织成立五个粮食生产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督导组,分县区开展实地督促,确保粮食生产任务真正落实。

二、严格耕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综合采取管控、建设、激励等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认真组织开展“大棚房”问题再次“回头看”工作,全市共排查各类农业设施10.96万个,排查面积9.14万亩,未发现违规建设“大棚房”问题。着力推动撂荒地整治工作,坚决防止耕地撂荒,国土“三调”反馈白银市未耕种耕地167.49万亩,经全面核查,能整治撂荒地86.35万亩。通过采取“六个一批”的措施,全市已整治撂荒地75.03万亩,整治率86.9%。利用整治后的撂荒地种植各类农作物55.37万亩,其中种植粮食作物26.97万亩。

三、加大资金支持,调动种粮积极性紧抓国家扶持“三农”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政策机遇,全面落实粮食保护补贴资金的兑付政策,充分保护种粮农户的积极性,2022年全市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2.39亿元、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5727万元(第一批2766万元、第二批1449万元、第三批1512万元)、轮作试点补助资金2600万元、绿色高质高效行动补助资金540万元。补贴资金及时兑现到粮食种植主体,使广大种植户从根本上得到了重视粮食生产的实惠。进一步加大补贴资金投入力度,白银市级财政安排资金150万元,对全市7.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进行补贴;景泰县统筹资金700万元在全县推广种植和尚头小麦5万亩、每亩补贴100元,对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每亩补贴150元。

四、实施项目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础坚持把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川后塬”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灌区以田间配套为重点,在山区以梯田“宜机化”改造为重点,在具备条件的地区以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为重点,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改善农田水利基础,切实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依托甘肃中部生态移民供水工程,引洮二期工程、景泰县永泰川供水工程、会宁县李家塬上水工程等,建设了近36万亩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让以前一些靠天吃饭的“望天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丰收田”,实现了“旱变水”。大力推广“一户一块田”“一户一台地”“一企一基地”经验,通过流转经营打通田埂道路,“二合一”“三合一”整治皮条田,单块耕地面积增加,梯田地块宽度增大,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小变大”。按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种植粮食的耕地用途管控要求,动员项目区群众并督促相关经营主体严格落实耕地管控制度,落实“经变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五、强化科技服务,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大力实施以科技为支撑的粮食增产技术推广服务。一是旱作农业粮食增产措施。旱作区是粮食增产的潜力所在,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核心的旱作农业注重抓了组装配套良种良法、测土配方施肥、一膜两年用等集成技术,最大程度的发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效应,实现主动抗旱增粮。2022年全市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任务235万亩,实际完成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推广面积235.28万亩(秋覆膜182.22万亩,顶凌覆膜53.06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00.12%。二是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措施。通过技术措施,以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为重点,积极扩大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以及绿肥种植规模,提升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实现用地和养地相结合,全市耕地质量水平逐年提升,实现提质增效增粮。2022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38.9万亩,技术覆盖率达到90%。三是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增产措施。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为重点的植保工作是粮食高产稳产的重要保障。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科学防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防治理念为指导,切实做好病虫监测预警、应急防治、农药科学使用、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等工作,将农作物病虫危害控制在最低水平,实现减灾防损增粮。全市小麦、玉米、马铃薯病虫害累计防治面积分别为8.54万亩次、123.32万亩次、47.1万亩次。

六、实施种业振兴,实现粮食高产优质不断推动以育制种大县建设为核心的现代种业发展。一是加强制种基地建设。以玉米、马铃薯制种为主体,建设高标准制种基地,我市现已发展成为全省重要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和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形成了以景泰为主的3.9万亩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以会宁半干旱地区为主的9.6万亩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二是持续优化作物品种布局。按照“稳增产、优结构、保供给”的工作目标,制定了《2022年全市春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品种布局意见》,按照不同生态区域,综合考量品种抗性和生育期,实行早中晚品种合理搭配,做到主栽突出、搭配品种合理、示范品种明确,分别推出春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主栽品种10个、24个、6个、6个,农作物良种良种覆盖率达96.4%。三是强化种子市场监管。组织开展种业执法监管年活动,以种子质量、种子标签、种子经营许可证和经营档案、品种审定及种子基地生产秩序等为主要检查内容,加大执法检查力度,2022年全市检查种子生产经营主体345个(次),立案查处案件14件,严厉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种子等违法行为,保证了粮食生产用种质量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