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节粮减损“组合拳”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发布时间:2025-03-24 10:09

来源:市粮食和储备局

浏览次数:

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近年来,白银市粮食和储备局积极作为,多点发力,坚决打好节粮减损“组合拳”,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一、构建产后服务体系,守好粮食减损"第一关口"

为从源头上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全市争取2781万元项目建设资金,在全市建成了9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专业的清理、干燥、收储、加工等一站式服务。2024年,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服务农户数量达到400户。其中,烘干粮食达2.1万吨,有效避免了因粮食水分过高导致的霉变等问题,减少了农户储粮损失,切实增加了农户收入。

二、打造现代仓储体系,筑牢储粮安全“第一防线”

仓储设施是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近年来,市、县粮食和储备部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大力推进仓储设施建设。新增标准仓房18.2万吨、罐容0.5万吨,进一步优化了仓储布局。如今,全市已形成“国有主导、多元补充”的储粮格局,国有粮仓凭借先进的设施和规范的管理,发挥着主渠道作用;私营粮仓则灵活补充,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需求。这种多元化的储粮格局不仅提升了全市整体的粮食储备能力,还能有效应对市场波动。

三、推进数字粮政建设,坚守粮储塑控“第一哨岗”

数字化时代,市、县粮食和储备部门紧跟潮流,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粮食仓储管理。全市6个国有政策性粮库率先实现100%信息化监管,库存、流通、销售全流程数据化。

走进这些粮库,智能监测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实时采集粮食的温度、湿度、虫害等信息。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工作人员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依托这一智能监测系统,储粮损耗率由4%下降至1%以下,大大减少了因储存不当造成的粮食损失。

四、建设社会共治体系,培育全民节粮“第一风尚”

节粮减损,人人有责。白银市粮食和储备局以甘肃省粮食安全教育基地为重要阵地,年均开展“世界粮食日”“粮食科技活动周”等主题活动5余场。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线下通过传统的现场宣传、发放资料外。线上,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渠道发布粮食节约知识、节粮小窍门等内容,吸引了大量市民关注和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居民的节粮认知度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从餐桌上的“光盘行动”到合理储存粮食,全民参与节粮减损的氛围日益浓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