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银市,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正成为一道亮丽的“工”字品牌风景线。近日,白银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赵莉莉,一名美团骑手,因客户催单、投诉而感到郁闷。她来到市职工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经过心理咨询专家的耐心疏导后,心情很快平复,露出了笑容。“谢谢您,经过你这么一番调解,我心里舒坦多了。”这只是白银市总工会聚焦职工所需、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白银市总工会积极推进职工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从阵地建设到组建队伍,再到打造服务,全方位为职工织起一张心理关爱服务网,引导职工以健康阳光的心态去工作和生活,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据悉,自白银市职工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成立以来,已累计开展个性化心理咨询800余人次,团体辅导活动、沙盘体验、心理减压沙龙累计120余场次,覆盖职工群众8550余人,让心理健康真正“触手可及”。 为切实做好职工心理健康工作,白银市总工会积极构建“1+5+N”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投入资金230万元,建成“1”个市级职工心理健康中心。在市工人文化宫9楼,673平方米的市职工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搭建起全市职工心理综合服务一体化信息平台,设置接待阅览室、心理测评室、个体咨询室、沙盘游戏室、情绪宣泄室、团体辅导室等8个功能区。配齐专职心理咨询师,采取定期值班、预约咨询等方式,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全方位心理服务。 同时,建成“5”个县(区)级职工心理服务工作室。各县区总工会参照市级标准及运营模式,充分利用辖区内心理卫生人才资源,依托县级精神卫生机构,分别建成不少于40㎡的职工心理服务工作室,为职工群众提供心理科普、咨询、治疗等服务。目前,会宁县、景泰县和平川区已挂牌成立,其他县区也在积极推进中。 此外,建立“N”个基层职工心理服务站点(心灵驿站)。依托现有阵地资源,如职工服务中心、职工书屋、户外劳动者驿站、职工之家等,建成富有工会特色、符合实际需要的职工心理服务站点,广泛覆盖各类单位,有效打通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最后一米”。目前,全市已建成基层职工心理服务站点(心灵驿站)56处。 凝“心”聚力搭建服务团队方面,白银市总工会联合白银市心理健康协会,共同开创服务工作新模式。聘任22名心理健康专家、招募88名心理志愿者,充实心理健康专家人才智库,确保服务团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组建职工心理健康宣讲团,深入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等场所,举办心理健康公益讲座153场次,让4726名职工享受到娘家人“心”的呵护。 “下一步,我们将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贯彻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工作,在丰富服务方式、注重服务效能上持续发力,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为职工群众提供普惠性、高品质、多角度、一站式立体服务,为职工的心理健康筑牢有效防线。”白银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白银市总工会的努力下,“1+5+N”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正不断完善,职工心理健康“工”字品牌也将更加熠熠生辉,为广大职工的幸福生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