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人社局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创新仲裁机制、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效,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全力将仲裁打造成“化解纠纷的优选渠道、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支撑、法治城市建设的闪亮名片”。
强化源头预防,政策宣传走深走实。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方针,主动前移争议预防关口,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业、进园区”专项活动。今年以来,累计走进40家重点企业、发放宣传资料120余份,重点解读《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最新出台的法规政策,针对重点行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精准普法,有效提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从源头上减少劳动争议发生。
聚焦多元调解,矛盾化解提质提效。充分发挥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调解机制效能,整合人社、工会、司法、人民法院等多方力量,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在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设立“一站式”调解服务窗口,对劳动争议案件分类处置。对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案件,实行“当场调解、当场结案”,平均处理周期缩短至7个工作日,大幅缩短争议处理周期,降低当事人维权成本。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截至目前,市仲裁院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73件,其中调解69件,仲裁7件,调解率94.52%,结案率100%。
严格案件评查,仲裁结果落地落细。建立健全案件评查机制,组建专业案件评查小组,定期对已审结案件开展全面“回头看”。共评查全市仲裁案件100件,重点围绕“程序合法性、事实认定准确性、法律适用正确性”三大核心维度开展审查;针对评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案件分析会,组织仲裁员集中研讨学习、制定整改措施,推动案件办理质量持续提升。
深化监察联动,维权合力见行见效。加强与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对监察中发现的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等高危争议线索,仲裁机构提前介入,引导当事人依法维权;对监察移送或当事人反映强烈的拖欠工资、工伤待遇等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实现“快立、快审、快结”,平均审理周期压缩至15个工作日;面对重大、突发性劳资纠纷,仲裁与监察协同响应、联合处置,形成“1+1>2”的维权合力。
(供稿:仲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