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景泰县多措并举打造零工市场服务新样板

发布时间:2025-05-22 17:22

来源:市人社局

浏览次数:

近年来,景泰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灵活就业群体“找活难、维权难、增收难”痛点,于2024年9月建成零工市场,创新构建“立体化服务、闭环式管理、造血式帮扶”三位一体工作体系,为灵活就业者筑起“就业避风港”,让零工权益有保障、零工群体就业更体面、用人单位招工更方便。自建成投用以来,零工市场累计服务灵活就业2.05万余人,促成就业近4860人次。

‌创新“立体化”服务模式,破解供需匹配难题。‌线下站点“按需布局”。以促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群众就业增收为重点,建成综合零工市场1家,设置综合服务、等候休息、交易洽谈等9个功能区域和求职登记、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等5个窗口,同时,开通3条“零工专线”公交车,配备歇脚、饮水、充电、无线网络等设施,为务工人员提供“一站式”公益性就业服务。设立“晨间快招”窗口,每日发布建筑、物流等即时性岗位,单日最高促成就业100余人次。‌线上平台“全域覆盖”。探索建立以零工市场为核心、县就创社保集成服务中心为纽带、乡镇社区综合服务窗口为辐射的“1+1+N”的劳务信息推送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地就近获取信息,真正做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运用“灵工邦”微信小程序,搭建人才交流中心抖音直播间等线上信息平台,建立“需端”企业在建项目库890个和“供端”的劳动技能人才库,集成岗位发布、在线签约等功能,推动实现“招工——找活”双向直达。自运营以来,抖音平台直播带岗35期,在线发布招聘岗位信息87期,征集企业839家10,446个岗位,助力4860人次完成用工招聘。‌特色服务“靶向发力”。结合电商直播、家政服务等新业态,定制“直播助农员”等培训课程。举办家政创业就业培训活动一期,累计输送技能型零工44人。收集中式烹调、焊工培训意向88人,后续计划开展美容、家畜饲养、家政服务、农艺工等培训课程,助力零工人员在“家门口”好就业、能就业。

‌构建“闭环式”管理机制,筑牢权益保障底线。党建引领“凝聚人心”。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零工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统筹指导成立零工市场流动党员服务站,提供登记报到、联络纳管等“一站式”服务。定期组织流动党员开展理论学习、党性教育、技能培训、志愿服务等活动。积极发挥党组织把方向、守阵地、聚人心的作用,实现党建与就业双向赋能、深度融合。自建站以来,纳管流入党员39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5场次。‌权益保障“一站式响应”。公开零工市场服务热线和投诉举报方式,定期发放《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规手册,提升劳动者维权意识。加强零工市场与劳动仲裁、劳动维权等部门协同,开通维权绿色通道,快速响应零工投诉,成功为3名人员追回工资9000元。引导用工主体参加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意外伤害保险为务工群体兜底,推动“灵活就业意外险”等政策落地,覆盖零工100余人。关爱赋能“就业服务”。开展“马路市场”治理专项行动,劝离占道车辆88台次,引导4000余人“退路还市”、入场求职。节庆期间推出“献爱心 送关爱”活动5场,为零工人员派发饮料、月饼等,主动拉近与务工群体距离,累计为务工人员提供免费餐食3200份,协调解决子女入学、住房租赁等问题120件。

‌深化“造血式”就业帮扶,提升以技促收效能。‌重点群体“精准滴灌”。为地灾搬迁群众搭建就业增收平台,举办零工市场生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专场等招聘会,邀请省内企业100余家参加,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吸引1500余人进场求职,初步达成意向650余人,有效确保了搬迁群众搬得出、有就业、能致富。‌技能提升“长效赋能”。开设“零工学堂”,以‌“产业需求+零工供给”精准匹配‌为核心,邀请本地家政、刺绣、电商等行业带头人进行现场实训,‌并根据学习成效向需求企业定向输送,累计开展‌“订单式”培训10期‌,覆盖各类零工群体800余人次,实现‌105人“零工转长工”。‌品牌打造“提质增效”。强化劳务品牌开发,先后打造了以“中式面点”“土窑烤馍”“焦锅子”等特色面点食品为主的“景泰烤馍匠”劳务品牌,与周边县区建立岗位共享联盟,推动零工就业从“县域内循环”向“区域协同”升级,实现以品牌拓展市场、促进就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