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人社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就业优先理念,强化政策支持、畅通服务渠道,全力推进稳就业工作。
白银市四项措施推动劳务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市人社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就业的各项决策部署,通过四项措施,进一步稳定输转规模、拓宽输转渠道、提升输转质量,推动劳务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截至7月底,全市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8.78万人,创劳务收入61.09亿元。
劳务输转稳规模。抢抓节后返岗复工关键期,加强有组织输转力度,紧盯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困难家庭人员、大龄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推进劳务输转工作。1月20日,甘肃省2025年春风行动暨东西部劳务协作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在我市启动,省内外360余家用人单位携3.3万多个就业岗位进行现场招聘。同时,各县区也先后组织开展“春风行动”专场招聘、“直播带岗”等线上线下活动,1-5月,全市共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 26场次,其中组织线上招聘活动15场次,提供就业岗位7110个;线下招聘活动11场次,提供就业岗位40649个。达成就业意向4000余人次。
就近就业优服务。坚持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公益属性与市场属性相结合的原则,帮助无法外出、无业可就的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凸显兜底功能。深入乡村就业工厂进行摸排走访,对工厂经营情况、吸纳就业、技能培训等进行深入了解,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各项奖补政策。加强乡村公益性岗位管理,安置农村低收入群体就业,及时发放岗位补贴。截至7月底,全市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共吸纳就近就业3619人,乡村公益性岗位共安置脱贫劳动力等弱势群体就业4534人。
劳务协作扩就业。积极对外展开联络,开拓劳务协作地域,先后与厦门、苏州、陕西、银川等地签订人力资源或劳务输转合作协议。充分发挥西安、天津等地驻外劳务工作站的纽带作用,及时掌握外地务工市场需求,收集有效用工信息,积极为务工人员提供“牵线搭桥”服务,帮助实现“从家门到厂门”的无缝对接。截至7月底,白银市共向外省市输转富余劳动力8.8万人。
劳务品牌促增收。践行“树一个品牌,带一片就业,强一域经济,富一方百姓”理念,将劳务品牌培育作为推动劳务输转与劳务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品牌影响力带动产品销售和就业增收。着力打造“会宁月嫂”等省级劳务品牌和“靖远羊羔肉烹饪师”等市级劳务品牌,以及“津景技工”等东西部协作劳务品牌,通过立体化培育提升我市劳务品牌影响力和带动就业能力。上半年,通过劳务品牌建设带动就业4万余人。
(供稿:劳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