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业之基。近年来,白银市以 “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为核心,从产业、群体、模式三端发力,构建“靶向培训、产教融合、就业闭环”体系。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64万人次,新业态领域培训3500余人,助力5956名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让技能成为群众增收、产业升级的“金钥匙”。
精准对接群体需求,定制培训套餐。白银市坚持“培训跟着人群走、需求说了算”,通过多举措定制化服务,让培训“对胃口、能管用”。构建“需求台账—政策推送—培训对接”链条机制,依托乡镇街道工作群、社区网格平台发布“技能培训招募公告”700多期,线上线下联动摸排劳动者需求,精准破解“培训与需求脱节”问题。针对不同群体,分类施策破解就业难题。面向脱贫劳动力与农村转移人口,将农艺工、枸杞种植等课程搬到田间地头。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推出“技能+创业”组合培训,覆盖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邀请企业高管开展案例教学。为就业困难人员开设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实用课程,配套岗位推荐,帮助近2000人稳就业。
定向赋能产业发展,深化校企协同。白银市将培训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围绕支柱产业、新兴领域、平台建设布局,打造产业升级“人才引擎”。紧扣有色金属、能源、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引导白银公司、中瑞铝业等企业对接甘肃有色金属技师学院,开展“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合作。动态调整培训方向匹配岗位需求,抢抓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等发展机遇,制定《2025年度急需紧缺职业指导目录》,确定22个急需紧缺工种并上浮20%培训补贴,抢先开展无人机驾驶、健康管理师等新业态培训。聚焦普惠托育服务,通过“政策倾斜+精准摸排+培训认定一体化”模式,累计培训托育人员1400余人,完成育婴员、保育师等级评价1969人,有效提升了托育从业人员持证率与职业竞争力。甘肃有色金属技师学院获评国家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白银公司孙清华工作室、甘肃省煤炭工业高级技工学校侯爱惜工作室被认定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技能人才搭建成长平台。
全链保障就业落地,提升培训实效。为确保培训“学得会、用得上、能就业”,白银市打破传统局限,从教学、课程、服务多维度创新。推行“下沉式”教学,实施“培训入村、技能入户”,将焊工培训设到工厂车间,农艺培训放在田间地头,今年开展下沉式培训48期,覆盖2500余人,解决“工学矛盾”与“距离难题”。优化课程配比,采用“理论精讲+模拟实操+案例研讨”模式,坚持“7分实操、3分理论”,技能型培训增加实操课时,服务型培训引入“互动式”教学。依托白银市就业服务“双调查”平台和“2+2+N”招聘活动,协同零工市场、人力资源机构建立就业跟踪台账,提供“一站式”服务。2025年已组织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12场、专项考核11场,累计认定考核3600余人,让学员“持证上岗”更有底气。
(供稿:职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