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博物馆开展“凤之韵”研学课堂——敢挽桑弓射玉衡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2025年8月9日上午,来自市区的20多名小朋友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白银市博物馆,参加“凤之韵”研学课堂 ——“敢挽桑弓射玉衡”活动。
展厅讲解
活动伊始,社教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进一楼《黄河之滨▪乡土岁月——白银民俗展》展厅。展厅中陈列着一件件用于耕作的农具,社教老师由这些农具引出了中国的农耕文化,朴实的农具在先辈的手中代代传承,在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中,创造出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
在展厅中部墙上悬挂的弓箭、马镫等物品前,社教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区别,以及在历史的进程中两者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最终形成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知识小课堂
在授课环节,社教老师以小朋友们最熟悉的“后羿射日”为引,让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语言,为大家讲述这个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从而引出了本次研学课堂的主题——弓箭。
社教老师从弓箭的起源、构造、发展等方面带领小朋友全方位地了解弓箭这一古老而又威力强大的武器。
通过PPT,社教老师为小朋友们展示了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弓箭实物,证明大概3万年前,中国就已经使用弓箭了。
社教老师对弓箭的构造做了详细的解说,借助视频让小朋友们直观感受到秦军弓弩阵强大的威慑力。
接着,社教老师又通过北魏孝武帝“射箭得银杯”、唐高祖李渊“射箭求取窦皇后”等小故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弓箭在历朝历代的发展,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
社教老师由弓箭文化引申到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之射礼,射礼以射箭运动为载体,集音乐、舞蹈、礼仪、道德于一身,孔子将这项盛行于贵族之间的体育运动推广至百姓中间,融入到中华礼仪文明中。射礼不仅能提高射箭的技艺,还能使人通过射箭培养礼仪和情操。“射以观德”,由射箭延伸出来的礼仪,成为华夏礼仪的重要组成。
最后,社教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共同观看清华大学学生礼射研习会表演的《先秦▪乡射礼》,感受礼仪中的大国风范。
互动游戏体验
研学小课堂结束后,社教老师及博物馆工作人员带领小朋友们来到博物馆后院场地上进行射箭体验,小朋友们认真地回忆老师刚教过的射箭姿势,举起弓箭射向对面的靶子,在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辅助下,孩子们射箭的动作由生涩慢慢变得熟练,小小的游戏,在小朋友们心中埋下了华夏礼仪的种子。
手工小制作
互动游戏结束后,研学老师为小朋友们发放了弓箭模型,家长跟小朋友们共同为弓箭上涂上色彩,装上弓弦。随着一把把精致的小弓箭诞生在孩子们的手中,本次研学活动也接近了尾声。
本次研学活动在带领小朋友了解弓箭的同时,也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射箭的乐趣。通过礼仪与动作的结合,让他们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文化的熏陶。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技能,更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以礼育人的目的。
志愿者风采展示
传承文明 博物致知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白银市博物馆
热线 094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