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慰平生

发布时间:2025-11-24 09:15

来源:白银市博物馆

浏览次数:

人间烟火慰平生

民以食为天,老百姓的日子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当您走进《黄河之滨 乡土岁月》白银民俗展厅的厨房,浓浓的烟火气扑面而来。

民俗展厅的厨房里,家伙什应有尽有。擦菜的擦子、漏勺、锅铲、箩儿整整齐齐地挂在墙上;红花白瓷碗一个个倒扣在案板上,控水又防尘;大小罐子、坛子、缸泛着釉光;铜火锅、砂锅、姜窝子、铁杵臼、小石磨、碾药槽、盘口双系壶、烤锅子各就其位。长长的案板上,擀好的面等着下锅。白银地区的农家女子心灵手巧,不管你想吃靖远臊子面、水川长面,还是会宁浆水面、景泰的拉条子样样都能拿出手。

炉灶里的“火苗”很旺,映红了半个灶台。灶台是整个厨房的灵魂,也是“灶神”(灶王爷)居住的地方。腊月二十三,民间有“送灶神”的习俗,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灶火前,专注的表情里满是回忆和思念,每一个老物件都浸润着时光的味道。老人说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姜窝子,六七十年代,农家厨房所用的调料大都要用杵子捣碎捣细。

那时的盐是粗粒盐,调味时要“踏”(方言,捣的意思)细。不忙时,一个人坐在院子里,背对太阳,手握杵子,一下一下“踏”盐。盐多的“踏”不完,人困了,打起盹来。忽然,一个激灵,口水湿了衣领。“踏”了盐,还要“踏”辣椒,“踏”花椒,“踏”姜黄......杵子碰着姜窝子发出清脆的响声,留在了记忆的深处。

那系着细铁丝当手把的烙锅也功不可没,巧手的媳妇在烙锅上“耍”着“杂技”,一张面饼边烙边转边折,折出了漂亮的折花锅盔,日子也如花盛开。大蒸笼蒸馍馍,一层摞一层,蒸汽腾腾向上,生活步步高升。老人说起腌缸肉,滔滔不绝。过年腌肉时,不要说厨房、院子,甚至整个巷道里都飘着肉的香味。平时,想吃腌缸肉了,揭开盖子,挖一疙瘩上来。把裹着清亮纯白、肥瘦相间的肉片放在热铁锅里,和着酸菜粉条炒。不一会,一大盘酸烂肉出锅了,“下(就着)”馓饭或“下”热馍馍,“满福(舒坦)”的给个神仙都不换。

大缸寓意“福水长流,财富满缸”。墙上的“五谷”表达了人们对食物的崇敬。筷子和筷子筒表示一家人同心协力过日子,调味罐里更是有滋有味。老物件不仅是工具,更是民俗文化的符号和情感的容器,讲述着烟火升腾的农家日子,诉说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