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上《甘肃日报》啦!——“纪录片《黄河古渡》重现厚重历史”在甘肃日报刊登

由景泰县文化馆创作拍摄的纪录片《黄河古渡》在甘肃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

2023年5月10日,“纪录片《黄河古渡》重现厚重历史”在甘肃日报刊登,该片记录了黄河景泰段多个渡口的前世今生,阐述了黄河古渡厚重的历史价值,彰显了白银黄河文化的历史内涵。

随着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和时间的流逝,黄河古渡或将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一种记忆。纪录片《黄河古渡》为黄河白银段保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甘肃日报 》2023年5月10日 【文化•影视】栏目


《黄河古渡》重现厚重历史

王世友


由景泰县文化馆创作拍摄的纪录片《黄河古渡》,呈现了黄河景泰段多个渡口的前世今生。该片日前播出后,引起了观众的热切关注。



黄河从尾泉流入景泰,途经龙湾、常生、小口、索桥、车木峡、五佛、金坪渡口,最后由北长滩下乌龙口出景泰县境流入中卫。媪围古渡何时衰灭,因年代久远,现已无从考证,但后期索桥古渡的兴起,不应该看作是孤立的事件,仔细想来,它是古媪围渡口生生不息的延续,一直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黄河的繁荣。纪录片《黄河古渡》本着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原则,走访了生活在渡口周边的群众,通过镜头真实地记录了渡口的形成与作用。

曾经给靖远、景泰黄河两岸老百姓带来生活和出行便利的渡口,随着时间的流逝,或将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一种记忆。以渡口文化为主线,以黄河两岸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以及浓郁的乡愁为题材,以讴歌黄河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黄河古渡》,真实记录了勤劳勇敢的黄河两岸人民生生不息的生产生活场景。

导演朱世魁说,纪录片《黄河古渡》有三个特点,一是记录了黄河悠久的历史文化,阐释了丝绸之路繁荣的文化贸易交流,从古老的媪围古渡、乌兰津古渡、五佛寺古渡的千年兴衰,讲述了黄河古渡的前世今生。二是真实反映了黄河景泰段雄奇壮丽的山川、河流等地貌特征,以及黄河两岸的人文景象。三是生动展示了当地淳朴的景泰小曲、富有特色的饮食文化和地域文化,以及两岸人民的往来互通和文化互鉴。

该片创作中,主创团队经过前期采风,组成了优秀拍摄团队,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走访了生活在景泰县、靖远县部分村镇的数十位老人和渡口摆渡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搜寻古渡千百年来形成的厚重历史沉淀。以这些渡口和摆渡人为素材,历时200余天拍摄制作完成。

纪录片《黄河古渡》是继电影《马莲花开》《血太阳》和纪录片《飞越长城》后,景泰县文化馆创作拍摄的又一部作品,再一次彰显了当地黄河文化的历史内涵,有力地宣传推介了景泰县文化旅游资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