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62040001391176XK/2022-00806 生成日期: 2022-05-17
文       号: 关键字: 工业,产业,发展,企业,重点
所属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机构:
《白银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信息来源:市工信局
发布时间:2022-05-17 15:56
浏览次数:

一、“十三五”发展基础

1.工业经济规模保持稳定

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20.48%;

县域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43%;

规上工业企业数达到171户。

2.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白银有色集团实现整体上市和转型发展,产能翻番,铜冶炼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稀土公司与北方稀土强强联合,产能规模位居国内前三;

煤炭产业打造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基地;

银光集团主导民品产量创历史新高;

全球规模最大的钛白粉单体工厂落户白银;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18.9%。

1 白银市十三五期间工业主导行业增加值增长变化

3.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建成了25个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12个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建立了工业企业院士工作站13个。

4.两化融合深入推进

省内率先建成工业云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企业上云;

组织100多户企业参加国家两化融合整体性评估。

5.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被认定为国家第二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 7.34%;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43.37%;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

6.园区建设稳步提升

高新区核心区、银东工业园、银西产业园、刘川工业园、平川工业园、会宁工业园和正路工业园(简称“一区六园”)为主体的产业布局形成。

二、“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20

2025

综合质效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十四五”增长40%以上

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6.96

≥32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十四五”增长35%以上

10条重点产业链总产值

累计达到750亿元

创新能力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

0.65

≥0.97

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

23

≥25

智能绿色

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

38

≥65

数字化研发设计设计工具普及率(%)

35

≥85

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数(户)

3

≥30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降幅(%)

7.43

完成省上

下达目标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³)

35.52

完成省上

下达目标

培育一批绿色产品(种)、绿色工厂(户)、工业节水型企业(户)等绿色制造体系

14

≥60

企业培育

小巨人企业数量(家)

6

≥12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73

≥100

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家)

171

≥260

三、发展定位

1.打造千亿级优势工业、百亿级工业园区,建成西部最大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2.后资源型城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示范;

3.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的重大载体;

4.兰西城市群建设的助推器;

5.工业强省战略的重要支点。

四、空间布局

1.打造产业发展的核心区

打造以白银高新区为支撑的工业发展核心区。

2.建设三条产业拓展带

沿黄生态产业经济带、东西向工业核心经济带、南北向“景-靖-会”县域工业经济带。

3.形成五大县域产业增长极

全面提升打造白银西区经济开发区、刘川工业集中区、平川经济开发区、会宁工业集中区、景泰工业集中区五大县域产业园区错位发展极。

五、重点任务

围绕一个主体(高端优势材料),突出两大重点(有色加工和精细化工),强化两个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陶瓷建材),实现三个突破(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煤炭高效清洁综合利用),构建以新材料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1.高端优势材料产业。发展重点:稀土新材料、碳纤维材料、电池新材料和凹凸棒石功能新材料。

2.有色加工产业。发展重点:铜加工、  铝加工、铅锌加工和贵金属加工产业。

3.精细化工产业。发展重点:光气化工产业(异氰酸酯、聚碳酸酯、酰氯类和氯甲酸酯)、无机盐化工产业(钛白粉、重铬酸钠及其配套、锰资源深加工)、氟化工产业。

4.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重点:新能源装备、交通运输设备、矿山专用设备、电气装备、通用装备制造。

5.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点:原料药及中间体、农药原药、医疗设备及器械、生物技术药、现代中药及康养产业。 

6.煤炭高效清洁综合利用产业。重点打造“煤气化-合成氨-硝酸-TDI”产业链、“煤气化-合成氨-尿素-三聚氰胺/尿素硝铵溶液”产业链、“煤气化-合成气-高纯氢”产业链、“煤气化-合成气-甲醇”产业链。

7.陶瓷建材产业。发展重点:陶瓷功能材料、日用陶瓷、建筑陶瓷、新型建材和特色建筑新材料。

8.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重点:粮油深加工、草畜产品加工业和特色优势农产品深加工业。

六、实施路径

提升产业链水平,夯实发展基础;

坚持创新引领,塑造发展优势;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提升发展效率;

紧盯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发展;

发展服务制造,开拓发展领域;

加大企业培育,厚植发展底蕴;

深化开放合作,激发发展活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