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白银市“十四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 | |
信息来源: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3-16 16:01
浏览次数:
|
|
|
|
《白银市“十四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印发实施,主要阐明市政府关于“十四五”时期我市消防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建设任务,是各级履行公共消防安全职责的重要依据。 一、《规划》出台的背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白银市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全市消防事业发展现状,提出“十四五”时期白银市消防救援事业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以及重点工程。 二、“十三五”时期消防事业发展成就 (一)消防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按照《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框架方案》要求,圆满完成全市消防救援队伍改制转隶工作。 (二)消防安全责任有效落实。市政府出台实施《白银市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市政办发〔2018〕235 号),持续健全完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行业部门会商研判、联合执法、交叉互查等综合治理机制更加落实,齐抓共管局面初步形成。 (三)消防安全环境持续优化。全市深入推进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大型商业综合体、电动自行车、博物馆和文物建筑、电气火灾隐患等领域专项治理,着力破解老旧居民楼院、城中村、农牧村、消防车通道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社会火灾防控能力显著提升。 (四)消防安全治理模式改革创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深化消防执法改革意见精神,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消防安全监管,完成消防建审验收职责移交,深入推进“智慧消防”建设,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 (五)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先后建成铜城消防救援站和白银、平川、会宁三座小型消防站,新购消防车辆 24 辆,消防员防护装备、抢险救援器材和灭火器材达到 1.5 万余件(套);新建市政消火栓690 个,全市1341 个市政消火栓完好率达到 99.5%。 (六)综合应急救援能力稳步提升。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共接处警 5226 起、处置火灾 3579 起、抢险救援 1087 起,进行社会救助及自然灾害 560 起;抢救被困群众 728 人,疏散被困人员 7946 人,抢救财产价值 6228.14 万元,全市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火灾事故,消防安全形势整体稳定。 (七)消防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市、县(区)两级消防基础网络全面提速升级,指挥调度主干网实现百兆接入,卫星便携站、无人飞行器和新型 4G 单兵智能通信装备、执勤消防站移动指挥终端和车载图像采集终端设备、消防常规通信装备配备率均达 100%,公网电台实现与全省 350M 集群电台实现互联互通,多手段、立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八)全民消防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制定出台消防宣传“七进”实施意见,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公务员培训、普法教育、基础教育、职业培训体系。建立建成市级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和白银市应急消防救援全媒体中心,建立官方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有力促进公众消防安全素质提升。 三、“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 (一)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着力提升现代化消防治理水平,积极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严密防范亡人和较大火灾,坚决遏制群死群伤火灾特别是重特大火灾事故,消防安全形势总体平稳,社会消防安全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显著增强。 (二)消防法治体系逐步健全。按照中央深化消防执法改革意见精神,加快推进相关规章、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释工作。结合城市发展特点,完善更严格、更系统、更具操作性的政府规章和标准规范,提升城市依法治火水平。 (三)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持续完善。党委政府加强对消防工作组织领导,行业主管部门和行政执法监管部门依法监管,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范有序,基层群防群治力量作用有效发挥,区域消防安全风险有效消除,突出隐患问题基本解决。 (四)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科学编制、修订、实施好城乡消防专项规划,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基本达标,新建消防救援站和训练基地等项目3 个,选建消防救援站4个,增配各类消防车辆 32辆。 (五)公众消防安全素质普遍提高。建立舆论引导、教育渗透、文化传播、全民参与的社会化消防宣传教育新格局,加强应急消防科普基地建设,着力提高全民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 (六)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快速发展。结合实际及时增补政府专职消防员,每年定期开展消防员招录,及时补充人员配置,确保执勤人员充足。加强和推进政府专职消防员和消防文员两支队伍正规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管理水平,鼓励和支持民间综合性消防救援力量,大力提升企业专职消防队、农村志愿消防队建设能力。 (七)灭火应急救援能力稳步提升。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授旗训词精神,严格按照消防救援队伍“两严两准”建设标准,对照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的职能定位,组建山岳救援、森林草原火灾、水域救援、大跨度建筑救援等应急救援专业队,狠抓专业化、模拟化、实战化、基地化训练,强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升专业救援能力。 (八)消防信息化支撑作用更加凸显。依托“智慧城市”和“智慧消防”建设,融合共享政府行业部门数据,建成城市消防大数据库,实时化、智能化评估消防安全风险,差异化、精准化实施监管,全面建立信息数据支撑研判决策、精准防控、规范管理等符合现代消防工作要求的工作机制。 (九)确保优抚优待政策落实更加到位。依托《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消防救援队伍优抚优待工作的通知》(甘应急人事〔2019〕110 号)和《甘肃省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子女教育优待办法》(甘应急人事〔2019〕41 号)两个规范性文件,加快推进全市消防救援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步伐,全面有序落实好各项保障政策。 四、“十四五”时期主要任务 (一)推进消防法治体系建设。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修订《白银市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制定出台消防车通道、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城乡消防专项规划管理办法、农村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规定,居民住宅物业、农家乐(民宿)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和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宗教场所、出租屋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高层建筑、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建立健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相互衔接的消防法治监督体系,制定消防行政执法人员“尽责免责”规定,强化过错责任追究和问题案件倒查。完善市、县区、乡镇三级火灾调查工作组织机构,强化火灾事故调查技术支撑,逐起组织调查造成人员死亡和较大以上社会影响的火灾,依法依规依纪追究建设、中介服务、消防产品质量、使用管理等各方主体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及时向社会公开评估结果。 (二)推进火灾防控体系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白银市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建立完善督查考核、约谈通报、责任倒查等机制;各行业部门将消防安全纳入行业法规政策、规划计划制定,全面推行行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全力构建全市火灾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体制同步运行的火灾风险管控体系,完善火灾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监测研判消防安全态势,形成常态化与重点时段相结合的火灾风险评估预警通报机制,及时消除火灾风险。深入推进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加强易燃易爆、高层建筑、商业综合体、仓储物流、危险品生产、储存、运输、集贸市场等重点领域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各县区每年整治一批影响本地区消防安全的突出问题,分年度深入实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治理为民办实事项目;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工作,在全市开展农牧村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工程;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互联网+监管”为支撑、火灾事故责任调查处理为保障的消防监督管理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消防电子印章与电子证照,优化便民利企服务;将消防安全纳入乡镇街道应急管理体系、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和公安派出所警务工作,深化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成效;全面构建“消防监督干部为主、消防文员为辅、消防指战员为补充”的市、县区、乡镇、村四级消防安全防范力量体系,2022年,街道、社区、乡镇和行政村配齐专职消防文员;2023 年,四级消防监督管理队伍体系全面建成并实体化运转。 (三)推进公共消防基础体系建设。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时编修消防专项规划,并定期组织对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开展检查;2022 年,城市建成区消防供水实现全覆盖;2024 年,1000 人以上的村庄实现农村简易消火栓、消防水鹤全覆盖;“十四五”时期,市政消火栓完好率保持在 95%以上。将消防救援站建设规模、空间布局、建设用地等全面纳入强制性规划内容,2022 年,1个训练基地和银西消防救援站投入使用;2023 年,结合会宁县规划发展,计划修建 1 个一级普通消防救援站;2024 年,根据景泰县和银东工业园区建设进展情况,分别选建 1 个一级普通消防救援站;2025 年,在靖远刘川工业园区和银凤湖分别选建 1 个一级普通消防救援站。结合灾害事故特点和实战需要,配齐配强地震、水域、山岳、交通事故、工程机械、通信保障等专业救援队装备,加强高危灾害事故处置的特种防护装备配备,增配城市主战、卫星通信、高层供水、重型泡沫、举高救援、战勤保障等消防车辆 32 辆;贯彻落实财政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经费保障暂行规定》和省财政厅《甘肃省消防救援队伍经费管理规定》及相关经费保障政策,制定并执行《白银市消防救援队伍地方消防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健全完善经费分类保障机制。 (四)推进消防宣传教育体系建设。推进消防宣传“五进”工作,行业部门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普法教育、职业培训内容,教育、民政、文旅、卫健、宗教、文物等重点行业部门要建立联动机制,指导行业系统开展经常性消防宣传教育;2021 年,每个县级行政区至少培树 1个“五进”宣传工作典型,至少建成一支消防志愿者队伍;2022 年,建立覆盖全市的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场馆体系,全市至少建设一个消防主题公园或一条消防文化街或一个消防文化广场,全市注册消防志愿者人数不少于 3 千人;加强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日常监督、行业自律等工作,规范消防技术服务活动,2022 年,从事消防控制室管理和消防设施操作的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五)推进消防信息化体系建设。全面开展消防智能接处警和智能指挥系统及“全国消防一张图”建设,推动消防指挥调度网至应急指挥信息骨干网的整体接入,将指挥调度末端逐步延伸至政府专职消防队、企业专职消防队和微型消防站;全力破解大震大灾极端条件下基层应急通信难题,2022年市级应急通信保障队按标准配齐语音图像自组网及前突通信车、动中通卫星通信车等关键通信装备;各县区消防救援站 2023 年之前全部配备超轻型卫星便携站,在市消防救援支队试点配备彩虹或翼龙无人机,探索构建精准制图、快速成像、公专结合、宽窄融合、空地一体的应急通信平台;2023年,市消防救援支队建成消防信息化系统安全运营管理中心,各县区做好消防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技术与消防工作的深度融合应用,2022 年,建成市、县(区)两级消防管理大数据库、火灾调查大数据库和火灾风险预警预报平台;2024 年,将基于消防大数据库建成的“智慧消防”一体化 APP软件全面推广。各县区要将消防科研工作纳入科技发展规划,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消防从业单位开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 APP、建筑三维建模、人员定位、新媒体宣传等新技术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六)推进灭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迭代升级接处警系统,与警情统计分析系统无缝对接,深度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GIS、北斗导航等技术,安全接入互联网资源,逐步实现自主抓取作战要素、快速对接联动单位、自动调派救援力量、智能推送作战方案、准确报送作战信息。修订《白银市灭火应急救援社会联动机制》,加强多部门会商研判、信息共享和联勤联动;建立完善属地联勤联动机制和装备应急保障响应机制,设立重特大灾害事故消防救援联勤联动委员会,定期组织社会联勤联动力量开展实战化战勤保障拉动演练;建立完善应急救援作战指挥力量体系,组建大跨度大空间、公路隧道、地质、山岳专业救援力量,健全社会联动力量和多种形式消防队伍联勤联训联战工作机制,修订各类重大灾害事故救援类型预案,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争取行政编制,2021年,消除县级队(站)行政编制执勤空白点,分3年逐步申请增加重点化工园区、重要经济开发区、旅游区及经济发达县(区)第二支消防救援队伍行政编制;2022年,行政编消防员与专职队消防员比例达到 1:2,在未建立专职消防队的乡镇和常住人口超过1000人的行政村、自然村按标准建设志愿消防队;“十四五”末,执勤队站专职消防员配备总数基本实现“三班倒”,监督执法岗位行政编干部与消防文员配备比例达到1:3,其他岗位1:2。进一步规范专职队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政府专职队员100%通过消防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七)推进消防人才队伍和职业荣誉体系建设。立足消防救援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需求,实施“人才强队”战略,建设“一专多能、专常兼备”的应急救援人才队伍,鼓励专业技术干部评审高中级专业技术,2023年,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干部配备率达到100%。各级政府要出台消防救援队伍职业荣誉保障办法,建立适应消防救援队伍职业风险高、牺牲奉献大的职业荣誉保障体系,将消防救援队伍纳入综治、绩效、目标责任等考核内容,按规定发放相关奖励性、改革性补贴,逐步提高消防救援人员高危岗位补助,参照军人标准发放随队未就业家属补贴;建立健全消防救援人员伤亡保险、伤亡抚恤、伤残保障等制度,落实消防救援人员享受国家和社会给予的各项优待保障,在家属随调、落户、子女入学、交通出行、看病就医、消防员退出安置等方面享受现役军人同等优待。 五、重点推进实施“五大工程” (一)消防救援站建设。结合全市城区发展规划和工业园区布局,在白银区银西工业园区和会宁县分别建成一级普通消防救援站,在白银区城南银凤湖、景泰县城区、白银区银东和靖远县刘川分别选建一级普通消防救援站。 (二)消防训练基地和战勤保障消防站。“十四五”时期,严格按照《消防训练基地建设标准》建成白银市训练基地,并配套训练设施。 (三)消防车辆建设。增配城市主战、高层供水、举高喷射、登高平台、战勤保障、抢险救援、卫星通信和小型机器人等消防车32辆;2021年至2023年,重点加强卫星通信消防车、城市主战消防车、水罐消防车、登高平台消防车、模块化器材消防车等基础车辆配备;2023年,重点加强举高喷射消防车和水罐消防车等车辆配备,“高低大化”等场所灭火救援车辆装备全面升级;2024年至2025年,加强高层供水消防车、小型灭火机器人和战勤保障等专用车辆配备;“十四五”期间,全市各县区完成配备50 米以上具备救援能力的举高类消防车,每个消防救援站配备抢险救援车和器材消防车各1辆,按照梯次化配备比例完成轻、中、重水罐消防车配备任务。 (四)装备器材建设。严格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要求,做到常规消耗类和个人防护类装备器材随缺随补,专业队建设和通信类器材必须按照标准要求配备,逐步增大高精尖类装备器材配备比例;消防救援站泡沫灭火剂车载储量不少于车载泡沫罐容量,备份储量按1:1备份,特勤消防站备份储量按 1:2备份。 (五)信息化建设项目。结合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创新推进“智慧消防”平台建设,研发物联网监测平台,与白银市第三方物联网监测服务平台对接联网、互联互通,动态监测社会单位消防设施运行状态;“十四五”时期,全市“智慧消防”建设子项目 4 个:智慧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平台、火灾风险预警预报平台、“智慧消防”一体化 APP 软件、智能化指挥系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