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白银要闻

白银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从“治理”到“智理” 科技赋能城市生命线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提出:要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近年来,白银市坚持把安全发展理念融入精致城市建设全过程,全面建设智慧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助力城市更新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城市治理水平。

不久前,白银市综合管廊全集成智能监控管理平台发出警报:北京路综合舱4区一处电力电缆温升过快,短时间达到25℃。控制中心立即调度人员现场核查,迅速查明原因——这是夏季午间用电高峰期的正常现象。从感知异常到精准研判,整个过程快速高效,正是智能监测技术效能的生动体现。

白银市城市综合管廊管理有限公司运维部部长周建魁说:“管廊内设置了各种探测仪器,比如氧气温度探测仪,当里面的温度、湿度超过设定的阈值,就会启动通风系统。红色感温光纤是通过检测10千伏电力电线的温度情况,温度高于设定的阈值,会给控制中心相应的报警信号,确保正常工作状态。”

传统城市生命线监测依赖人工巡检和简单传感器,难以实现全覆盖和快速响应。智慧监测则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现了全天候、全方位、高精度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能深度挖掘潜在风险。

白银市城市综合管廊管理有限公司运维部部长周建魁说:“如果是纯人工方式进行巡检,首先是不能保证24小时实时进行监测,管廊全线长26.25km,有4层结构形式、有3层结构形式,需要的人工成本特别大。启用管廊里面设置的各类探测仪器,能够保证实时将准确的数据传到控制中心,便于运维人员进行工作安排和调度。”



智慧感知无处不在。在白银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天然气舱内,甲烷(CH4)气体探测器扮演着关键角色。

白银市城市综合管廊管理有限公司运维部部长周建魁说:“天然气舱遇到甲烷泄漏时,通过消防系统联动,将信号实时与天然气管线单位实现共享,便于快速准确切断故障天然气泄漏管道气体输送。如果舱室内管道或管廊内漏水,还可以通过集水井进行收集;当集水井达到高液位时,通过井水泵自动将积水排到管廊外面。”

如果把管廊内数以千计的各类探测仪器、传感器比作眼睛、耳朵和鼻子,那么白银市综合管廊全集成智能监控管理平台就是管廊的智慧大脑。平台24小时不间断监控环境参数、设备运行状态及视频画面。一旦发生隐患,第一时间与运维人员联动,快速响应,进行现场处置,避免造成更大损失,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白银市城市综合管廊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春娟说:“通过平台主页面可以看到白银市综合管廊的总体情况,防控平台能看到各舱室有害气体温度、湿度的数值、照明、风机、水泵的运行状态。当管廊内遇到紧急情况,消防系统会立即启动,同时将报警信号传输至控制中心,此外控制中心可以远程启停各设备。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完善智能化运维体系,推动地下综合管廊现代化,并不断探索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系统的融合,打造更加智能、高效的智慧城市管理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