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0000000000000000/2025-00004 生成日期: 2025-04-03
文       号: 关键字: 生态,环境,项目,管控,建设
所属机构: 白银市人民政府 发布机构: 白银市人民政府
2025年第一次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实录
信息来源:白银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5-04-03 20:30
浏览次数:

发布会主持人: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郝遵军


发布嘉宾:

市生态环境局二级调研员 张  琼




主持人: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郝遵军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生态环境局2025年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了市生态环境局二级调研员张琼,向大家介绍2024年全市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排污许可证管理及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甘肃法治报、市融媒体中心等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的到来。
首先,我先通报一下2025年一季度全市环境质量状况。
2025年一季度,市区国控监测点PM10平均浓度64.5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PM2.5平均浓度35.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6%;优良天数79天,同比增加6天;优良天数比例87.8%,同比增加7.6个百分点。黄河白银段水质全部达标,全市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5%;武川水库等6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考核要求,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下面,请张琼同志介绍2024年全市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排污许可证管理及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市生态环境局二级调研员 张琼

各位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2024年,我们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136”工作为主线,聚焦工作主责,狠抓环评质量,推动排污许可提质增效,积极探索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融合,进一步夯实全市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主体责任,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推进省、市列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助力护航。
2024年,全市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159个(市级60个、县区99个,报告书25个、报告表134个),审查规划环评文件2个,涉及总投资3710696.72万元;20个省列重大项目中,协助或完成环评审批13个、豁免1个,占70%;160个市列重大项目中,完成环评审批79个、备案8个、豁免48个,占84%,正在审批2个,剩余23个项目正在推进中。核发排污许可证292张(其中重点管理56张,简化管理236张)、登记138张。编制《白银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我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目标和主要措施。划定环境管控单元62个,其中优先保护单元35个,重点管控单元23个,一般管控单元4个。细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发挥在服务政策决策制定、推进循环经济实施、促进工业园区高水平保护、严控“两高一低”项目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实现美丽白银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主持人: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前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请问市生态环境局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重大项目落地方面采取了哪些工作举措?


市生态环境局二级调研员 张琼

谢谢您的提问。围绕项目建设,白银市生态环境局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活动,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等政务服务改革。制定印发《白银市生态环境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办法》,进一步精简环评审批流程,提高环评审批速度,将编制《报告书》《报告表》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15个、7个工作日;对符合法律法规、法定规划和“三线一单”要求的项目,实施即报即受理即评估;符合园区规划及规划环评要求的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中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评价、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基础设施评价内容进行简化;对新能源类等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实行“容缺受理”“承诺审批”,涉及产业政策、产能置换、规划符合性等事项,已有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或出具相关文件,或由市政府根据职责权限作出承诺的项目,依法依规加快办理环评手续。除法律法规规定外,环评不再作为其他行政审批前置,且不得私设任何形式的环评审批前置条件。
围绕“三地一极”,聚焦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合作等方式,积极推进白银华鑫九和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白银石晋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和甘肃中瑞铝业有限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技术水平,全力打造以工业固体废物为主的绿色环保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全市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产业。紧紧围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目标,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精准招商引商,引进白银湘宇麓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废料综合回收循环利用、众邦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年处理10万吨含铁尾矿渣综合回收利用等3个项目,真正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发展,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甘肃法治报记者:白银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下一步还将采取什么措施推动工作不断深化?


市生态环境局二级调研员 张琼

谢谢您的提问。我们坚持“生态优先、源头预防、精准管控、责任明确”的原则,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建设,力争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在我市政策制定、规划落实、项目建设中得到初步的应用。到2035年,建成完善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得到全面应用,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区域生态安全保障,美丽白银目标基本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建设。实施“一单元一策略”的精细管控,抓好水环境优先保护区、大气弱扩散区、土壤重点管控区等重点区域的环境准入、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工作。做好系统平台使用。依托省级现有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平台,开展查询分析、公众应用、跟踪评估,实现系统应用与建设项目环评审批、规划环评审查、招商引资研判、生态环境执法检查、排污许可核发等工作的有效衔接。实施动态更新调整。涉及的环境管控单元及生态环境管控要求确需更新的,按更新程序要求,报请市政府进行更新调整,原则上每5年更新调整一次,适时开展年度跟踪与5年评估。
二是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等管控要求融入决策和实施过程,充分发挥“三线一单”源头预防引领作用,根据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循环经济实施。优化能源结构,推动有色、化工、建材等产业循环化改造、污染治理、清洁生产以及数字化转型。实施沙漠、荒漠地区风光电及“陇电入鲁”等项目,严控重污染、高环境风险项目转移,加强黄河白银段水污染及危险废物、重金属等环境风险防控。促进工业园区高水平保护。提升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处理能力和运行效率,有序实施中心城区传统产业的腾退。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建设高效节水生态经济示范区和绿色生态产业示范区,培育和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严控“两高一低”项目建设。将化工、有色、建材等特征产业领域的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要求作为涉“两高一低”行业政策规划制定和相关项目环境准入的重要依据,加强“两高一低”清洁生产评价,明确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单位产品物耗、能耗、水耗等达到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三是支撑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进我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工作,实现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同步显著下降的目标,全面排查黄河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北方防沙带等重点区域突出环境问题。推动大气污染精准防治。聚焦三县两区城市建成区等重点区域,白银区、靖远县大气污染物弱扩散区,抓好春、冬两季重点时段,管好白银公司、银光公司、靖煤发电厂等重点污染源,治理好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燃煤发电等重点领域,以降低细颗粒物为主,协同推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综合治理,不断推动我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指导地表、地下水协同治理。深化黄河白银段、祖厉河等重点水功能区及东西大沟、靖远大沙河等排污沟渠治理,完善流域空间管控体系,开展有色、化工等高耗水行业工业源达标排放整治,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管理,探索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地下水协同防治,开展重点工业园区、城镇开发边界内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落实差异化环境管控要求。‌推进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及噪声污染防治。开展农用地块分类管理,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严格按照用地性质,开展建设用地环境准入管理,土地规划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食用农产品以及食品生产加工和储存场所用地的,变更前应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开展声环境分区管控,按照声环境功能区的定位,合理布局交通、商住、工业园区等建筑集中区。

主持人:感谢张琼同志的解答,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关注的问题,发布会后请与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联系,进行更多采访了解。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