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620400MB167623XM/2024-126597 生成日期: 2023-04-28
文       号: 关键字: 环境,工作,生态,执法,全市
所属机构: 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机构: 白银市人民政府
白银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信息来源:白银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3-04-28 17:12
浏览次数:

白银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

工作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4月28日上午,白银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3年全市第一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二级调研员刘添主持会议,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生军向大家介绍了2022年大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及2023年工作打算,市生态环境局二级调研员刘添我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设备建设情况做了简要介绍

 

市生态环境局二级调研员刘添主持发布会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2023年全市第一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生军,向大家介绍2022年大气、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及2023年工作思路,并就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设备建设情况做简要介绍。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甘肃广播电视台、白银周刊、市融媒体中心等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的到来。

首先,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生军介绍2022大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及2023年工作思路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生军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白银市生态环境局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2022年,市生态环境局新闻发布工作得到了新闻界各位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深表感谢!市生态环境局党组高度重视新闻发布工作,2023年计划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定期向社会各界通报全市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成效、发布生态环境质量,回应群众公众关切,希望得到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

按照省生态环境厅、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的安排,今天我们召开2023年全市第一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我主要对2022年大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及2023年工作思路作以介绍。

 一、大气环境工作

(一)2022年度环境空气质量

2022年1-12月份,剔除沙尘影响后,市区国控监测点PM10平均浓度为60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2022年全市优良天数329天,优良天数比例90.1%,优良天数较2021年增加7天。未发生人为因素导致的重污染天气。PM10、PM2.5两项指标圆满完成省生态环境厅下达的年度任务并分别低于年度目标值3微克和2微克,为全省顺利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任务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2022年度大气环境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持续深入打赢蓝天保卫战。以“减排、抑尘、控煤、限车、禁烧、增绿”为重点,不断加大工业企业环境监管、燃煤锅炉综合整治、施工道路扬尘管控、餐饮油烟治理等,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巩固改善。强化扬尘综合管控,采取巡查、突击夜查等方式,加大对各类施工工地扬尘管控的监督检查,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落实扬尘管控“六个百分百”要求,印发实施《白银市轻度、中度污染应急管控方案》等,对积极应对污染天气作出安排部署。二是持续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重点对白银公司、银光公司等重点涉气企业及城区周边砂石料加工企业进行不定期巡查,督促企业强化管理,落实各项环保管控措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及加油站、储油库专项执法检查,并对加油站、储油库油气回收等进行监督性抽测。目前,全市36家(35家加油站,1家油库)完成监督性抽测。三是大力推进机动车环境监管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完成全市三县两区主要进出口、高排放车辆通行主要道口14套“黑烟车”电子抓拍系统的安装调试,并通过省厅验收。对全市机动车尾气排放环检机构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严格对照《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记分项目表》中33项内容逐条进行检测线现场核查,调取并查看检测过程视频及过程数据,查阅检测报告、相关证书等资料,对存在问题的企业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相关检验机构逐条逐项完成整改。四是推动机动车排放检验监管平台升级改造。严格按照《机动车排放定期检验规范》(HJ 1237-2021)和《汽车排放定期检验信息采集传输技术规范》(HJ 1238-2021)两项国家标准对现有机动车排放检验监管平台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规范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检验行为。五是持续抓好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挂牌(含信息采集卡)工作,继续完善、更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动态信息。大力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检测和尾气超标机械维修治理工作。六是继续推动生态环境部门检测取证、公安交警部门实施处罚、交通运输部门监督维修的联合监管闭环执法模式。生态环境、公安交警、交通运输等部门分别抽调精干执法人员组成联合执法组,会同第三方尾气检测机构在白银区开展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抽测工作七是积极推进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项目建设。聚银公司危废焚烧炉提标改造项目已建成,正在进行调试。八是印发实施《2022-2023年度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压实“冬防”工作各方责任。按时调度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定期通报全市各县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每月对各县区环境空气质量进行排名,并在市政府网站公示。

二是统筹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开展2021年度全市27家重点碳排放企业碳排放核查工作,深化碳排放报告质量的监督检查,并对四大燃煤电厂碳排放情况每季度进行执法检查。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电力行业等碳排放配额核定、清缴和交易的指导工作。积极开展温室气体清单及《白银市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目前,《白银市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正在征求意见。

三是持续推动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持续加强对交通、施工、社会生活、工业企业噪声的监管。通过强化监管、部门联动、联合执法,严格查处各类噪声环境违法行为。畅通噪声污染投诉渠道,全市噪声信访投诉件呈逐年下降趋势。不断加大新噪声法宣贯力度,通过多形式、多渠道推动新《噪声法》宣传进企业、进社区,广泛宣传和普及,切实提高社会各界对《噪声法》的认识,开展《甘肃省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立法调研工作。

(三)2023年度大气环境工作思路

2023年,我们将继续以改善空气质量为重点工作,各项工作稳步落实的总态势,持续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上下功夫,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紧盯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治理,强化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加快补齐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减排短板。

一是进一步强化道路扬尘管控。加大对重点路段的集中整治力度,安排洒水车不间断洒水降尘。按照“凌晨一大扫,全天候保洁”的清扫保洁作业模式,加大街道积尘路段人工冲洗作业力度,增加洒水频次,提高保洁质量。加快绿化带建设进度,对未利用裸露土堆落实全覆盖并及时洒水降尘。抓紧实施城乡结合部便道砂化或硬化工程。

二是进一步落实施工抑尘措施。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将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各分局组成专项巡查小组,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加大对重点施工工地扬尘整治巡查检查,切实督促相关单位落实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和监管小组的蹲点管控责任,全面落实施工工地“六个百分百”扬尘管控措施。

三是进一步加大违规渣土车查处。严格按照《渣土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对渣土车密闭不严、超载撒漏、随意倾倒等违法行为,从严打击、从重处罚。部署交警、城管执法、环卫等部门联合执法,细化渣土、商砼运输车辆管控措施,实行昼夜轮班监管工作制度,采取定点检查与流动巡查相结合,严厉打击运输物料“抛、洒、滴、漏”及车轮带泥上路违规行为。

四是进一步加强企业环境监管。重点对城区周边砂石料企业进行24小时巡查监管,督促相关单位落实道路硬化、物料覆盖、洒水抑尘等抑尘防控措施。以白银集团、银光公司和高科技产业园等为重点,加大抽查、夜查力度,督促企业加强环保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确保主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同时充分利用移动监测技术手段,对辖区内工业污染源及时跟踪,分析研判污染源头,查处整治污染源,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五是进一步做好低空面源污染防治。加强餐饮油烟行业事中事后监管,对城区餐饮企业油烟净化设施安装情况进行排查检查,在巩固城市建成区大中型餐饮企业油烟净化设施安装成果的基础上,坚决查处擅自停运油烟净化设施、店外烧烤和利用大功率风扇将烧烤油烟从窗口吹出等违法行为。严格落实禁烧规定,强化宣传力度和宣传措施,加大对焚烧秸秆、垃圾、枯枝落叶和烧荒等“四烧”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秸秆回收利用率。

六是进一步减轻机动车环境污染。组织公安、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成立“黑烟车”专项检查组,坚决禁止无备案证、无合法手续及尾气不达标的低速汽车、载货柴油汽车等车辆在建成区内主要道路通行,严禁国三标准及以下柴油车辆进入城区内主要道路。

主持人:

感谢李局长的介绍。下面,由我简要介绍我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设备建设情况。

 

市生态环境局二级调研员刘添  

 

一、水环境工作

一)2022年度水环境质量状况

2022年1-12月,全市靖远桥、五佛寺、井沟、仁大川桥等4个国控断面综合评价全部达到考核目标要求,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75%,水质达标率100%,其中Ⅱ类水质断面2个,Ⅲ类水质断面1个,V类水质断面1个,无劣V水体。省控断面平堡新桥、茨滩渡口综合评价达到考核目标要求,黄河白银段干流全境水质连续7年达到Ⅱ类,祖厉河剔除六价铬本底后水质综合评价达到Ⅳ类。2个地级、6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考核目标要求,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二)2022年度水环境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全力抓好水环境质量目标管控。在国家科学确定我市“十四五”水环境质量考核指标目标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精准治污的水平,优化新增2个省控地表水断面、完成5个地表水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确定及优化调整。编制印发《白银市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聚焦重点流域、领域、区域和问题,逐月调度、分析研判、预警通报、现场督办,持续推进水环境质量巩固改善。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祖厉河水环境本底判定报告》,2022 年1月26日,通过生态环境部组织的地表水国考断面环境本底判定专家论证会技术审查,祖厉河井沟断面氟化物、六价铬判定为受环境本底影响较大,考核时将予以剔除。2022年1-12月全市4个国控断面全部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

二是聚焦突出问题,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方面,在全面按期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各项任务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我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精准管理、科学管理水平,彻底解决水源保护区矢量边界精准度不够等问题,组织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矢量信息编制工作。持续推动乡镇水源地保护,完成靖远县6个水源保护区划定和会宁县2个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在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方面,联合市住建局印发《白银市深入打好城市(县城)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完成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工作,全市城市建成区无新增黑臭水体。

三是以项目实施为抓手,持之以恒推动规划落地见效。在局领导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全市上下始终把推动项目实施作为落实重点流域规划的主线,坚持以解决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以环境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持续推动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谋划、入库储备和推动实施,水污染防治项目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项目入库率得到持续提升。2021年以来,全市共有15个总投资6.9亿元的项目纳入中央水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库,累计争取下达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等各类资金2.9218亿元,分别用于白银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再生水资源利用工程等9个项目,截至目前5个项目正在建设,4个项目预计2023年3月份开工建设。

四是深入落实三个治污要求,持续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制定印发《白银市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以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水陆统筹,以水定岸”的原则,有序推进黄河白银段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任务,截止目前,完成排污口封堵取缔51个、纳管合并12个、综合治理29个,设立标识牌32个。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围绕再生水生产、调配、利用各环节开展了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示范,积极探索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循环利用有机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成功入选2022年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有力助推了流域水环境质量巩固改善。

(三)水生态环境2023年重点工作

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全面完成国家省上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持续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围绕祖厉河水体,督促完成会宁县、靖远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和会宁县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容工程,定期开展水质形势分析,落实预警通报、现场帮扶指导等措施,确保井沟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巩固改善。

二是加大再生水循环利用。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示点城市建设,统筹再生水生产、调配、利用各环节。督促完成会宁郭城驿镇、头寨子镇、白银银东工业园和白银区吊地沟等污水处理厂(站)尾水人工湿地建设。

三是加快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按照拆除一批、规范一批、整治一批的总要求,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排污口整治工作。

二、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设备建设情况

近年来,白银市着力破解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瓶颈,针对执法人员短缺、执法装备落后等现实难题,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工作支持,按照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装备配备标准化建设指导标准(2020年版)》配齐配全执法车辆装备,硬件建设水平显著提升。2022年,白银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安排资金660万元,为全市生态环境执法机构配备9台执法车辆,147套移动执法包、执法终端、执法记录仪、个人防护包等个人移动执法(防护)装备,71套多参数气体监测仪、粉尘快速测定仪等现场执法辅助设备,为176名执法人员配备了制式服装、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市生态环境局积极筹措资金,主动克服困难,先后为生态环境执法机构配备8台无人机、10套水质快速监测设备、16部卫星电话,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效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全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全年常态化开展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执法检查,联合公安、检察机关继续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持续开展建设项目“三同时”及自主验收、排污许可证监管情况执法检查,严肃查处各类生态环境违法问题。立足12345举报热线和“码上办”受理平台,持续认真开展环境信访,认真受理办理群众关心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及时向社会公开问题查处和整改落实情况。严格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对全市符合条件企业进行动态调整,强化污染源自动监测、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等非现场监管方式的运用,提高执法监管效能水平。继续通过开展集中培训、案卷评查、交叉执法、比武竞赛等形式,持续认真开展年度执法大练兵活动,稳步提升执法人员能力素质。

主持人: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媒体朋友的光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