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出台18条措施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2022-07-25 15:14

来源:市自然资源局

浏览次数:

当前,甘肃进入蓄势待发、爬坡过坎、追赶进位关键阶段,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实施 “四强”行动,自然资源部门的保障和支撑十分重要。

如何立足本职工作,保障《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甘肃省贯彻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尽快落地见效,发挥稳住经济和助企纾困的综合政策效益,助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日,省自然资源厅结合实际,出台7类18条措施,要求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着眼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实施“四强”行动,做好“五量”文章,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守好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底线,为全省稳经济、促发展提供有力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抓重点 夯实发展基础

“本次出台的18条支持措施涉及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土地要素保障、生态修复及绿色矿山建设、提高不动产登记工作质效、优化营商环境、守牢安全发展底线等方面。”省自然资源厅主要负责同志介绍,制定支持措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与中央和省级政策有效衔接,结合实际找准发力点精准施策,围绕要素拉动、项目推动、投资带动,旨在为企业等市场主体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挖掘资源潜力、释放政策红利、激发市场活力,为全省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省自然资源厅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强力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在市县摸排上报的基础上,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精准核定地质灾害威胁区、河湖管理范围、地震灾害危险区、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等6种类型搬迁范围和对象,优先搬迁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群众。按照“省级统筹、市负总责、县区落实”的原则,5年内完成12.98万户群众避险搬迁,其中2022年完成4万户搬迁任务。大力实施迁出区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推进迁出区村庄改造和旧宅基地复垦复绿;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对安置用地实行应保尽保。通过搬迁,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支持扩内需、稳投资、促消费,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生活好的目标。

地勘人员进行野外勘察。

甘肃矿产资源丰富,煤炭、金等资源作为优势资源,对全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既要谋划长远,又要立足当下,加大矿业权投放力度,推进重点项目实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变资源优势为发展胜势。

省自然资源厅坚持以《甘肃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为引领,基础地质调查先行,地勘基金跟进,实施新一轮找矿重大突破行动,为老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支持。在开发利用方面,大力推进重点区域已有探矿权转采矿权手续办理、重点规划矿区建设、金资源率先开发,发挥产业聚集和规模效应,培育核心竞争力。区别情况、分类保障,重点做好应急保供煤矿手续办理,推进煤炭优质产能有序释放,持续增强全省煤炭安全保障能力。实施“一矿一策”,全面落实《助力矿山企业纾难解困加速推进复工复产工作方案》,破解堵点、难点问题,推动因资源配置和开发利用问题停工停产的企业复工复产,挖掘潜力、带动投资,形成有效产能产值和实际收益。

强保障 蓄积发展势能

加大土地要素保障是自然资源部门的重点工作,也是自然资源系统落实稳经济、促发展的“重头戏”。

省自然资源厅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排出用地保障优先序,分级分类做好用地保障,对中央及省列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用地全面保障,在符合“三区三线”划定规则的前提下,赋予市县政府更多用地审批自主权,提高建设用地审批效率,保障真实有效的投资项目依法依规落地建设。明确“标准地”部门约束性指标,做好“标准地”出让工作,指导市县在“标准地”出让过程中落实好“区域评估”要求,制定“用地标准”,逐步实现“拿地即开工”。允许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根据自身经济情况和产业项目生命周期,选择长期租赁、弹性年期等灵活的土地供应方式,降低用地成本,提高供地效率,积极解决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用地难问题。

落实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引导新上项目优先使用存量土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质效。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快推进省级补充耕地项目实施,建成集中连片、土壤肥沃、排灌良好、具备一定建设规模的可长期稳定耕种的耕地。稳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跨省域交易,为我省乡村振兴提供资金保障。

优服务 提升发展质量

在推进生态修复及绿色矿山建设方面,省自然资源厅围绕黄河流域实施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黄河干流及陇中陇东等重点区域国土综合整治和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一系列工程项目,强化政策支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以政策红利激发市场活力。

编制《甘肃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规划》《甘肃省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开展沿黄9市州58个县(市、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调查评价工作,摸清生态破坏底数,有序实施国土综合整治和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加快绿色矿山建设,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深化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改革,提高不动产登记工作质效。省自然资源厅充分发挥不动产登记省级统一平台支撑作用,深化共享集成,优化登记流程,努力构建便捷高效、便民利民的不动产登记体系,推进不动产登记“集成办、免证办、就近办”,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改革获得感。

群众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接待窗口办事。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摄

深化“放管服”改革,多措并举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争取实现申报材料能减尽减、办理时限能压尽压,加快推进“可办”到“好办”的转变。加快数字政府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完成业务系统应接尽接,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数据资源应汇尽汇,切实做到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带图审批和“跨省通办”“全程网办”“一网通办”。

做好疫情防控和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严厉打击矿产资源领域违法行为。切实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做好监测预警,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加强野外地质勘查和测绘队伍作业安全管控,提升避险能力。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为安全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来源:甘肃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